2017-12-14 00:00:00
中国足协透露,将从现在起重点推进裁判员管理制度改革,不排除于明年中超联赛启用职业裁判的可能性。其实在国内足坛,职业裁判已经呼吁了很多年,但落实起来却难度很大,其中裁判员的保障问题首当其冲。在足球裁判“职业年龄”严格受限的情况下,如何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地专注于赛场执法是问题的关键,而攻坚显然不能只靠足协唱“独角戏”。
重提职业裁判事出有因
在昨天的足协新闻通气会上,新闻发言人黄诗薇表示,足协接下来将从三个方向来提升联赛管理水平、净化赛风赛纪,其中首个方向便是“完善裁判员管理工作及提高裁判员执法水平”。从中国足协本赛季已处理的各类违纪案例来看,相当一部分违纪事件都以裁判问题为诱因。在倡议联赛从业者加强自律的同时,足协也意识到,若裁判员不能保持较高的判罚水准,错漏判频发,那么仅仅教育各队也止不住违纪事件的发生。于是“引进职业裁判”的声音再次从足协传出。
至少在5年前,中国足协就曾有人提出类似动议,原因是职业裁判更专注于执法工作。但因为资金和人事等一系列原因,此事并没有付诸落实。但随着近年来国内职业联赛的投入大幅加码,俱乐部对于裁判执法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,中国足协如果不在提高裁判员业务水平上下狠功夫,那么面对“联赛执法不力”的质疑,也束手无策。
用职业裁判就要开出职业价码
毫无疑问,在国际足坛,经营推广最成功的当属英超。除优质转播效果、场地条件和受众规模外,英超为人喜爱还因其流畅的比赛节奏,其中高水平的裁判执法工作功不可没。目前,英超已全面启用职业裁判执法,而得益于良好的收益,英超与足球联盟、英足总三方共同出资聘用职业裁判,执法英超、足总杯的裁判员为精英级裁判,如著名的主裁克拉腾伯格等人。目前英超主裁的平均底薪约为6万英镑,而他们执法一场英超比赛的津贴不少于1000英镑,再加上其他劳务费,这些裁判平均每人一个赛季下来可以获得十余万英镑的收入,在英国属于高薪阶层。
近年来,在亚洲和北美足坛,也相继出现了职业裁判的身影。日本是亚洲启用职业裁判最早的,他们的裁判员平均年薪5年前就达到12万美元左右,这还不算各场比赛的执场津贴。而美国职业大联盟2009年开始试用职业裁判,到2012年全面推行,他们裁判员的年薪略低,但平均也都在10万美元左右。
相比国外职业裁判,目前在中超赛场上执法的兼职裁判员没有底薪,主裁执法一场中超比赛补助为6000元,助理裁判、第四官员补助为3000元。既然职业足球以高薪为重要标志,那么中超如果引进职业裁判,为此付出的经济投入也必须大幅提升。
国内裁判舍得放弃本职工作?
若成为职业裁判,就意味着裁判不再兼职,除了与职业身份相匹配的薪酬之外,裁判员方方面面面的保障也要跟得上。目前中国足协在册的7名国际级主裁中,王迪、张雷两人分别就职于企业,其中王迪从事信息产业工作,其本身就拥有不错的工作待遇,担任裁判更多出于爱好。另外5名国际级主裁中,除顾春含就职于武汉足协外,包括“金哨”马宁在内的几个人都在学校工作,而相当一部分国际助理裁判和国家级裁判也在各大院校工作,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拥有中、高级职称,有的还是副教授,他们会放弃现有的工作而变身为职业裁判吗?
说到此就不得不提与每个裁判员息息相关的工作保障。相比于其他行业,裁判工作受足球运动特点所限,职业寿命非常有限,即便有些裁判员能执法到50岁,他们退役后的利益如何保障也是个很大的难题。和英超、日本J联赛通过专业公司聘用、管理职业裁判不同,目前中国职业联赛的裁判员仍归中国足协或地方足协“单线”管理,所以在职业联赛联盟尚未成立的情况下,职业裁判的体制如何建立,将是足协首要考虑的问题。
职业裁判并非简单改头换面
除待遇保障问题外,职业裁判评判标准的设定也是一道技术难题。目前,具有中超、中甲执法资格的裁判员总共100余人,其中中超主裁只有30人。一位职业俱乐部管理人员坦言,启用职业裁判并不是简单地将原来这些裁判的称谓做个改变,职业裁判不仅要得到行业管理部门的推荐、认证,还要经过俱乐部和其他有关方面的认可。
在现有国内优秀裁判员储备并不充裕、整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,推行职业裁判制度,颇有点“赶鸭子上架”的意味。那么,引进外籍职业裁判可不可行?这些难题都需要中国足协一道道去破解。